省级有关单位,各市、县(市、区)发展改革委(局)、生态环境局(分局):
现将《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“十四五”规划》印发给你们,请结合实际,认真组织实施。
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
2021年5月31日
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“十四五”规划
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剧,人类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。中国一直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重要的推动者和践行者,坚定不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,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2020年9月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作出“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、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”的庄严承诺,明确把碳达峰、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,展现了气候雄心和大国担当。
2020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,赋予了我省“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”的新目标新定位,并强调“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”。“十四五”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,也是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攻坚期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碳达峰、碳中和重要论述精神,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,积极推进气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实现全省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,制定本规划。
一、现状与形势
(一)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
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,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季风显著,四季分明,气温适中,光照充足,雨水丰沛,空气湿润,自然条件较为优越。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,近年来我省台风、暴雨洪涝、极端高温、干旱、寒潮等气象灾害呈现出发生频次高、影响范围广等新特征。
气温上升趋势明显。自1961年以来,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.28℃。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平均气温上升显著,增温率为每10年0.47℃,高于全国同期的0.36℃,低温日数以每10年3.3天的速率递减。
降水季节分布不均衡加剧。自1961年以来,我省年平均降水量以每10年39.1毫米的速率增加。近年来,季节性降水分布不均的趋势进一步扩大,洪涝、干旱等极端气象灾害频繁发生,且强度和持续时间不断增加。2020年全省梅雨量破历史纪录。2019年秋季、2020年秋冬季,全省出现长时间、大范围干旱,给城乡居民用水和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。
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。自1980年以来,我省沿海海平面以每年3.5毫米的速率上升,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。进入21世纪,我省海平面总体处于历史高位。2019年,海平面较常年平均高93毫米,处于1980年以来第二高位。我省沿海是风暴潮重灾区之一,海平面上升使风暴潮灾害更加严重,由此引起的海岸带侵蚀、海水入侵地下淡水层等直接影响沿海居民生活。
(二)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效
“十三五”以来,我省以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,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,坚持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并重的原则,全面深化经济、产业、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,大力推进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,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。
产业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15年的4.1∶47.4∶48.6调整为2020年的3.3∶40.9∶55.8。2020年,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7020亿元,占GDP比重的10.9%,比2015年提高3.2个百分点。以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“三新”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的27%,比2015年提高5.8个百分点。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。在全省规上工业中,战略性新兴产业、高新技术产业、装备制造业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33.1%、59.6%、44.2%和15.6%,分别比2015年提高7.5个、22.4个、7.4个和4.9个百分点。累计淘汰工业行业落后和过剩产能涉及企业9500多家,整治提升“低散乱”块状行业涉及企业(作坊)15.54万家。
能源清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。2019年,全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,煤炭、石油及制品、天然气、非化石能源、外来火电及其它占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分别为45.3%、16.8%、8.0%、19.8%、10.1%,与2015年相比,煤炭占比下降7.1个百分点,天然气占比提高3.1个百分点,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3.8个百分点。2020年,清洁能源发电装机5290万千瓦,装机占比52.0%,较2015年提高11.7个百分点。光伏规模增长迅速,开发应用形式多样,全省累计建成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517万千瓦,比2015年增长827%,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1070万千瓦,装机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。2020年,我省万元GDP能耗0.37吨标准煤,能效水平位居全国前列。